“咔戲”為懷仁話里的一個底層詞匯,存在于上世紀(jì)六、七十年代的老年人群體,現(xiàn)在年輕人很少說。其方言擬音“ka?-xi:”(首音“ka?”為入聲),用在方言里多表示對某人的贊美,意為“優(yōu)秀”、“美好”、“真棒”等。如:三嬸兩個孩子都非常優(yōu)秀,二大娘常在人前夸誕:“看人家那孩子,咔戲的……”。今年風(fēng)調(diào)雨順的,老叔站在地頭:“看那莊稼長得咔戲的……”。
個別情況下,“咔戲”,亦表示對某一事件的驚奇,意為“出奇”、“絕妙”。如:四白瞪把爺爺?shù)墓蠚っ蹦贸鰜?,在院子里扔著玩。剛好隔壁二嬸走進(jìn)來,抬頭一看:“看那咔戲的,款款套得窯督上了?!?/p>
“咔戲”一詞,在漢語中難以找到與之對應(yīng)的詞匯(有人以“可喜”解之,不確。無論音調(diào)或是詞義,均不鉚合)。但在阿爾泰語系中,卻有一簇詞群與之對應(yīng)。
現(xiàn)代蒙語中的“gaixaxu”, 用作不及物動詞時,意為“驚奇”、“驚詫”、“詫異”;用作及物動詞時,意為“贊揚(yáng)”、“贊賞”、“欣賞”。與之對應(yīng)的形容詞有多種拼式:
1、“gaixam-a”,① 美妙的,絕妙的,奇妙的;②奇異的,驚人的,出奇的,異常的。
2、“gaixamar”,令人驚奇的,令人震驚的。
3、“gaixamsigtai”, ① 奇妙的,出奇的;② 出色的,光輝的。
4、“gaixamsigtu”,① 出奇的,奇異的,奇妙的,美妙的;②精彩的,卓絕的。
5、“gaixaltai”,奇妙的,珍奇的,絕妙的,絕美的,令人贊嘆的。
需要指出的是,現(xiàn)代蒙語中的“g”、“h”等輔音,在中世紀(jì)或更早時期,多為“q”或“k”聲,其元音在不同時期、不同方言區(qū)亦存在較大的變化。懷仁話里的“咔戲”,很有可能就是上述諸詞在蒙元或更早時期以簡讀形式進(jìn)入漢語,或在流播過程中發(fā)生了音變。
無獨(dú)有偶,在突厥語族中,也有一個表達(dá)“美好”的詞匯。在維吾爾語、烏茲別克語、撒拉語、西部裕固語中作“雅克西”(yahxi),在哈薩克語、柯爾克孜語中作“喳克西”(jaqsi)。其意與懷仁話“咔戲”之“優(yōu)秀”、“美好”、“真棒”絲毫不差。而“雅克西”在古代藏語中,也可以作為對一個人的贊美詞,特指其人的“品格非常好”,是對人的最高評價。鄭張尚芳曾經(jīng)指出,古漢語“懿”字,讀“壹 ig”的去聲,古音“igs”,此音與“亞克西”相近。其意也正是“美好”。
鄭張尚芳還講到:除了“亞克西”,比如(突厥語——筆者注,下同)黃色說成“seriq”,藏文說“ser”黃、“gser”黃金;漢語黃金古稱“銑”(seen-q)。土耳其文“kap-”(關(guān)閉)、“kapak”(蓋子)、“kapI”(門),都是同族詞,漢語“盍”gaab (覆)、“闔”gaab(門、閉)、“蓋”kaabs 也都是同族詞;藏文gab-pa、Hkheb、khebs 都表遮蓋。有意思的是,哈薩克語草原叫 talaa,而中文“大野”的“野”字,古音就讀“l(fā)aaq”。“大野”(daal-laaq)就是“talaa”(塔拉)?!洞呵铩酚涀鳌按篼u”(“鹵”古音“raaq”)。
種種跡象表明,懷仁話里的“咔戲”一語,是歷史上的這一地區(qū),經(jīng)過多種民族、多種語言的親密接觸,遺留在方言里的一個詞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