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塔位于清涼山余脈、鵝毛口村西海拔1243米高的石人山坡上,為八角九層仿遼代風格磚塔。
塔體下不設平臺、基座,直接建于坡頂上。塔身第一層高約7米,每一邊寬約4.5米。正東設拱形門,可進入塔室,室內塑佛像。門楣上磚雕一匾額,上有“功德塔”三個金字。正西一面為素面黑底,其余六個面均為約4米高、2.5米寬的“渾源黑”大理石鑲面線雕人物故事圖,分別是“范仲淹飲馬投錢”、“孔子問禮”、“關羽義釋曹操”、“岳母刺字”、“舜耕歷山”、“司馬光砸缸救友”六個經典故事。
九層出檐均采用磚砌疊澀挑檐法,每層檐出挑共十五層磚,檐角微翹,下懸風鐸。檐層間砌佛龕64個。每一龕內置一石佛像,共64尊。頂部塔剎由磚砌須彌座、承露盤、五級相輪、寶珠、剎桿組成,用稀有的紫銅鑄就,陽光下熠熠生輝,總高約4米。
功德塔通高41.8米,直徑9.26米,全部用青磚磨棱,白灰搭縫,外部輪廓呈拋物線形,造型簡潔穩(wěn)重,周邊有群山陪襯,風光無限。2012年4月開工建設,由山西五臺山建筑工程公司承建,中聯(lián)煤業(yè)有限公司捐資監(jiān)修,于當年10月竣工。
功德塔和鵝毛口忠義寺毗鄰,與清涼山華嚴寺磚塔咫尺相望,它見證了懷仁大地改革開放,煤炭資源整合帶動懷仁經濟騰飛的歷史,也豐富了清涼山旅游區(qū)的外延景觀。塔名中不乏佛教界奉行的立功修德的“功德”之意,實則已和塔下方的忠義寺成為渾然一體的旅游景觀。